圆桌时光派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  蒋方舟  马家辉  陈晓卿  

导演:苏雷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9-03 00:17

详细剧情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与"时光"约个会,共话初老,探讨时光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老与成熟

一些自己的反思。

我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吧,我不怕老去,反而恨不得马上到三十岁。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以后一定比现在更好,还有更想让三十岁的自己来打脸,最好是一巴掌扇醒的那种,告诉现在的我,什么才是值得。

素食有9个月了,但是今天吃了一点酸菜鱼。怎么说,已经享受不了吃肉的乐趣了。素食的原因太多太多,我后来才意识到,最本质的或许是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少一些苦难,因为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而死去的动物们,以及少了一些乐趣的我的身体,都可以少一些苦难。

责任让人变老,太赞同这句话。所以我不怕老去,也是不怕承担责任。或者这样说,我已经承担了责任,便不怕老去。为什么女生不喜欢打游戏的男生,不是打游戏有什么不对,而是打游戏的男生不够成熟,承担不起责任。现实已经如此艰难,游戏也只是暂时逃避。我觉得打游戏最好的年纪可能是退休后,有时间有精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2018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很艰辛,也有很多收获。但是我却越来越浮躁,看的书越来越少,电影越来越少。很难集中注意力,耐心地长时间做一件事,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以前的英语晨读也没有坚持下去,尤其现在读研,专心学术真的不容易。老师们也说了很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当初选择读研,就是想要再给自己三年时间,沉积下来提升自己。诱惑确实多,这一次下定决心,以戒为师,远离纷扰,找回被掠夺的注意力。

中国人现在也经历一场鸦片战争,和各种利用感官欲望的诱惑抗争。做一个自由战士,要学会抗争。其实已经觉得自己和很多主流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喜欢的品味越来越小众。比如很多同龄女生喜欢的,我不喜欢,和舍友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开始抗拒流行时尚,不是想标榜自己的独特,而是无法理解。

年轻是年轻人唯一拥有的资本,我可能急着变现。也想到四十岁的时候,做一个审视者。或许当我觉得青春已逝,会考虑有个小孩,延续生命。

 2 ) 番外也能上9分,这个国产综艺也是没谁了

你老了吗?

你焦虑吗?

在现在这样滚滚向前的时代下,无论你多么年轻,都会觉得自己老了。

无论你拥有了什么,还是会无比的焦虑。

一档节目,近来聊了聊这件事。

圆桌时光派

在这个众人皆忙,娱乐至上的时代,有一档节目,可谓文艺清流,所有人都埋头向前赶路的时候,它拉拢几个好友,围坐于一张圆桌,点一炷香,沏一壶茶,围绕一个话题边喝边聊,提醒人们:抬头看看

这个节目,就是《圆桌派》。

很少有综艺如此,连出3季,在豆瓣上均分9.0+,水准之高,令人佩服。

沿袭于《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变为每期4人,改为圆桌,嘉宾各自独立,畅所欲言,没有一定要观念对立,窦文涛也不再是明确的协调者,可以更自洽地融入聊天。

因为多了一人的加入,观点、立场变得更为多元。

《时光派》,是这档节目的番外,只出两集,每集45分钟,再次9.1分。

对于苦等其第四季的忠实观众而言,这两期番外节目,简直就是2019年的开年惊喜。

这场惊喜,讨论了两个无比现实又扎心的问题:「初老」「着急」

除了主持人窦文涛之外,这期的嘉宾,《舌尖》系列、《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香港作家马家辉,以及“青年”作家蒋方舟。

「初老」

你从何时感觉自己老了?

听说公司新入职的同事刚满20岁的时候。

当听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不再招收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时候。

发现自己开始熬不动夜,加不了班,蹦不动迪,喝不进酒的时候。

小朋友看到自己,开始喊叔叔或阿姨的时候。

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爸妈的时候。

羡慕别人发量的时候。

惊讶地发现,我们距离2046年要比1990年更短的时候……

种种蛛丝马迹,无不提醒着自己,不再年轻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80后、90后,在“叹老”这么多年后,终于不可避免地真情实感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到底什么是年轻,什么是老呢。

面对三个早已步入中年临近老年的“老男人”,蒋方舟对于初老这个话题要更有发言权。

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叹老,60后,70后的人觉得诧异。

在原来的时代,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40岁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收获人生的果实。

而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

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那么,什么是老了呢?

马家辉引用了南美洲的一个小说家小说里面一个人物的感慨: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

因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你根本不关心每个器官在哪里,可是当你老了,身体机能下降,胃疼、心慌、肝痛……你就掌握它们的位置。

陈晓卿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身体和大脑已经没法撮合在一起,好好配合的时候。

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峰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在赛场上玩,但当他状态下降的时候,他也想去防守,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蒋方舟感悟,变老的体现是,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开始欣赏他们的好。

反而更年轻的时候,中意的对象,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点的。

如今觉得,年轻人拥有自己不再拥有的年轻。

所以,当下“小鲜肉”、“小狼狗”、“妈妈粉”这样的词汇或群体大火,也侧面地反应出,最具消费能力的那一代人,在逐步老去,却无比怀念年轻吧。

羡慕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精力,尤其是对于精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口味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年轻时,更贪恋撸串、火锅那些过瘾的,暴力的,更为刺激的食物。

甚至有时候会吃到撑,吃自助餐,能够扶墙进,扶墙出。

但是这些,在“变老”以后,很少这样了。

当然,变老,不只是因为时间推着你向前,有时责任也会让一个人“变老”。

前几日,网上走红一位云南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

长年从事扶贫工作,乡镇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移民搬迁工作,头发都苦白了以至于照片和他的实际年龄差距很大。

当你开始玩游戏有“自责感”的时候,你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游戏中逃避自己的时候,或许也是老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叛逆、逃进虚无。

但是,在你不得不承担责任那一刻,会发现不仅自己很无力,而且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

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马家辉认为,很多年轻人,没有搞懂老和成熟——能力的差别。

人到30,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权力,别人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了。

如果你感觉自己老了,你是恐惧老。

恐惧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

如果你有自信,那么不会感觉到老。

「着急」

你越来越着急吗?

岁月如江河奔流而逝,面对着追不上的时间,焦虑成了当下社会的通病。

出租车司机着急还不变绿灯。

排队时一整个队伍的人都在急。

领导着急,要提给甲方的方案你什么时候弄出来。

没时间做饭甚至是没时间出门吃饭,大家都点外卖,且恨不得马上吃到。

工程师着急着修改bug。

作家着急地通宵赶稿。

父母着急你怎么还不结婚。

你也在着急,急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

“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刚刚进入和“老”对抗的战场,我们对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信奉如命,中毒极深。

提起时间,我们就不自觉地要把它换算成金钱价值,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时间花得值不值?

在“时间=金钱”这个换算关系中,我们变得急不可待。

视频越来越短,15秒的短视频甚为流行。

看电视剧,看综艺,再无耐心,不是一心二用便要用倍数播放。

“30分钟读完一本书”,“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样的剪辑节目,霸占播放榜单。

窦文涛也坦言,现在在算自己的时间,像个守财奴一样。

朋友约自己出去,心里还要算算,预期这次见面,能够得到什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

达到一定程度,或许才会赴约。

对着急,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就是排队安检和开车上路。

排队时,前面的人稍有耽搁,后面的人便开始极度不耐烦。

而马路上,超速、加塞儿,十字路口红灯变绿,前排车辆启动慢了点,便长鸣不止。

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发现公交车坐过站之后,着急要下车,跟司机起争执,最后大打出手,导致全车人都赔上了性命。这大概算是我们对别人着急最惨痛的代价了。

似乎是资源有限,我们每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

车道是有限的,挣钱机会是有限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韭菜”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着急。

还有一些着急,是滚滚向前的时代,那些发展中惊惊啧啧的噪音,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便影响了你。

打开朋友圈,看到“这个人”过得怎么那么好,“那个人”领先你那么多,自然而然变得焦虑。

好多焦虑,都是被迫和好人人距离变得很近而产生的。

相反,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代,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越来越低。

打游戏,要立即分出胜负,即时得到奖赏。

红包发出来,几分钟不抢就没了。

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着急获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资讯。

反而却被利用,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分配的精打细算,催生了一种注意力经济

手机中各种App,无不用无比暴力的手段,抓取着我们的眼球。

然而,讽刺的是,我们越着急获得信息,获得智慧,我们浪费的时间就越多。

断章取义的文章标题,强行对比的错误逻辑,兜售的二手知识,无不是利用我们的感官欲望,在压榨我们身上的“注意力经济”。

窦文涛:这就是新时代的鸦片战争。

新时代的年轻人,担心自己落伍,担心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信息的渴求,无比旺盛,甚至晚上熬夜,病态地关注着世界的动态。

行业新闻、娱乐八卦、搞笑段子,充斥着我们超负荷运转的大脑。

这是你遇到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

世界在努力地讨好年轻人,但是时间又推着我们远离年轻。

如何面对自己的「初老」,如何安顿好自己的「着急」,无疑,是每个中年,青年,甚至是少年,重要的课题。

正如马家辉的观点:

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 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
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 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哪一刻,你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又因为,你变得格外着急?

< END >

 3 ) 圆桌时光派我觉得值得留存的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背后一个很残忍的逻辑,就是每个人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便宜一些,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贵一些,比如说真的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去排队等喜茶,三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是因为这个时间他其实也创造不了什么别的价值,只能说他时间的价值就是被稀释掉的,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跟你吃顿饭他恨不得都要损失了几万块钱。——蒋方舟

我不太喜欢特别着急的事,我觉得着急的事肯定都是不重要的事。你因为冲动吃过亏,你可能就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就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陈晓卿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我会通过经验去找值得看的东西,刷屏的不看,就是大家都说的同一个话题我没兴趣看,我关心的是那些被忽略的东西,它也许能够给我带来能量。是不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就可以忽略我们打碎的东西,那我关注的恰好是那些打碎的东西,即将消失的游牧生活,游牧现在不允许了,即将消失的台湾的镖旗鱼,已经没几个人会了,包括采笋子现在都风景旅游区,都弄人在那儿唱民歌组织各种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的事情,我们原来的生活多样化样本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我们都在用某一个品牌的外卖,在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吃的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这个片子(风味人间)会被大家喜欢,我想可能大家心里对过去的那种:大家生活可能不一样的有一种怀念。我要做的不是它好与坏,它是我们祖先的生活,希望用一种美味的方式,让它呈现给你看一下。——陈晓卿

农耕民族他的组织性更强,他有等待分配任务的DNA在他体内,因为我们要修水利,那你要选一个头他可能是组长,可能是这个祠堂里面辈分最高威望最高或者最聪明的人,他来主持大家的事情,他有把自己交给别人的这个安全感,游牧民族没有。我们下一个片子就是讲谷物的,和BBC合作的,实际上它更深层次的是讲社会组织,那你发现东方民族或者是吃谷物的民族,包括南美、南美土著人,你会发现他们在性格上会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他能等,游牧民族倾向于不太能等。——陈晓卿 这就是一般说的亚细亚生产形态,能够等,然后服从。——马家辉

我有个日本老师研究全世界镜头平均长度,20年前镜头最短的是新加坡3秒多一个镜头,它信息量相对的就要丰富一些,日本是例外很慢,然后你会看到韩国美国欧洲中国等等,它跟整个社会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现在再做这个研究我相信中国是很靠前的,我去阿姆斯特丹电影节,我就会很感叹,一个300万的城市能在一个月里变成600万的城市,另外300万全部是来看电影的,而且那电影都非常的长非常慢,也没有故事,更多的就像监控录像一样,大家津津有味地在这儿看,它这个社会非常非常的固化,很稳定,这就是欧洲。——陈晓卿

我们现在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是有量化标准的,你如果走神了,这边,你可能会遗落了东西,那我会用音乐、旁白或者画面来提醒你,能让你不走神。——陈晓卿

现在的注意力经济,你要知道这是钱这是盈利这是流量,它用一切的方法研究你的人性,感官,欲望,而你一定会上套因为你是动物你是人。——窦文涛

 4 ) 圆桌派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5 ) 算计

好节目不用说,从锵锵三人行开始就是,但是自己并没有一集不落的追,这点也是人性的问题了,你知道这是好东西,但它没有前后连贯性,没有悬疑,没有捉住好奇心,它是每集独立的,看了能引发思考,不看也不会有错失的感觉,甚至可以看着标题只选自己看上去有兴趣的一集来看。怎么说,这就是段位高吧,我不用这样来算计你。这样的节目能够高分实在太好了,能证明我偶尔太悲观了真好,我以为真的太多人的口味跟我不一样了,尤其现在所谓的网络主力消费群体,就像嘉宾说的,我真的不懂,不能理解。有次我想,可能当时父母也是这样不理解为什么我喜欢周杰伦的吧。

时光和着急,这两集太贴近生活了,没法忍住不记录心情。啊,这两集让人看得掏心了。

我和蒋方舟一样,89年生人,我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xx后还是新说法,而社会舆论提及“90后”的时候,不多不少带有一点“轻视”,别怀疑,就是,就是觉得是小屁孩不懂事,做事不靠谱幼稚,稍稍有那么一点隐含意思。我当时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表达人不应该按年代来区分,又不是红酒,算什么年份。而10年后的现在,xx后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说法,没有人觉得有任何奇怪,每个人都在用。我还记得,10年前我会庆幸,太好了,差一年就分到90后了,好险。现在我会偶尔想,太遗憾了,差一年我就分到90后了,显老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人还是这个人,思想的变化很微妙。其实这种按年代分,恰恰是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快,后面已经按5年为界限来分了,真的很快,但我也相信,快到一定程度慢慢自然就会稳定了。没有偶然的热词,都是真实的反映和写照,只是我们缺少了思考之间的联系。

12年大学毕业,一直是在单位里上班,17年离职,在此之前,因为单位流动性很低,所以我一直是“年轻人”,离职之后,当换了职场环境,公司里都是95左右生人,自己就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因为我真就觉得我大几岁就老了,而是,因为我转行了,我在现在的环境里跟大家没有任何的优越感。也就是节目里说的,所谓的觉得老了,是你对自己有个期许没有达到,是你觉得自己以后也没什么改变了,你就觉得自己老了。这是我刚离职的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一直持续到2018年下半年,我重新入职一家公司,确认了职业方向,我看到我跟身边人的差距,但我知道这差距并不大,我凭着我略微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聪明才智,即使是我这个外行人转行跟ta们这些本职人一起干,也能稍稍努力就追上,说实话,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我甚至经常觉得,因为我稍长几岁比人家在某些方面会做得更好。只是偶尔在大家谈起此类话题的时候,心中会有点不认同有点不适而已,比如92的孩子说自己老,嗯。同样是我,一年之后,反而不觉得自己老了,这也很有意思。

这期节目,对我感触最大的第二点就是算计,虽然之前一直都知道,但是我的表达会是“人家就是特意这样做的”,我还并没有想到算计这个词。尤其是当蒋方舟举例那群创业者的讨论过程的时候,我背脊骨都凉了。人性还有什么弱点没有被他们利用?人性还有什么可被算计的?这期节目让我最为喜欢的是,大家都是很坦白地承认自己如何被吸睛的标题所误导,如何沉迷刷微博朋友圈,人性本就如此。没有谁能例外。而意识到,就是个好开始。新时代的鸦片战争,这个比喻不能再好,来,战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好,为什么要干?

被利用就利用了,也没什么,怎么就反感了,爽就够了,就吸鸦片没什么不好啊。我想是因为这种利用,多数是要你做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所谓没有用处,大抵就是后来再看没意思的事情。打了一个很快就过时的游戏,看了一篇毫无内容的推文,刷了一堆过后根本没影响的短视频,看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朋友圈。当时很爽不能自拔,过后就觉得自己傻逼一个。我还记得,我13年的时候在单位里内部面试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及时反馈的效力,用的是游戏的例子,马上看到结果,而且用十分具体明确的数字,这就让人很有动力,应该往这改进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啊,说起来,我也曾想算计别人啊,谁没有呢,想想多的是,只是一般不用这个词而已。(当然这个只是面试来表现自己想法而已,单位不可能用的。)其实这也就涉及延时满足了,以前我们用目光短浅来形容,现在出现了延时满足的这个词,我也想问一句,为什么愿意延时满足的人是被大家觉得是好的?我认为,是这样的事情,是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比如我在准备考证,我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考下来,很多人不愿意做,不愿意投入,不愿意做那么久才看到结果的事情。那我就是要做,因为我觉得,不做,这些时间也是吃喝玩乐而已,做了,几年后我就有了水平提升和升职加薪的资本了。所以,别说是就是,要自己想想是不是。谁都是人,都有一样的人性弱点,现在爽才是真的爽,谁不知道,这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和战争。

没有人活得容易,大家都是跑龙套,以前别人一条不合意的评论我可能会很在意甚至生气,现在第一反应还是一样,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很久没用豆瓣了,好想把之前的记录删掉,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谁在意呢,不就你自己在纠结而已,以前的你也是你啊。最近看日剧,对自己的想法也有一点变化了。文涛说几分钟一个爆点的时候,我不觉得奇怪,但陈老师说其实自己也在研究这个语言,这个单位时间信息量,等等的时候,作为受众的我真的理解了成功没有偶然,大神尚且如此,自己偷个啥懒,爽啥爽呢,给自己加个油吧。

觉得自己脑子里有好多好多话想说,词不达意啊,看完节目,我终于下定决定,下单买了这想看了好久但是一直没能坚持看下去的一套书(三体),在浩瀚宇宙里当个虫子吧,手机看书还是不行,让我闻闻纸张的味道吧。

 6 ) “老”是时间的终点

《圆桌时光派》宣传图

写在前面:

我是《圆桌派》的忠实粉丝,三季,我看了很多遍,很喜欢这种有主题但是不拘束的谈话类节目。我也喜欢看《奇葩说》,我个人觉得《奇葩说》是在输出观点,表达“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要捍卫自己的不一样”,为了节目流量,综艺范儿更强一些,而《圆桌派》是在讨论社会心理现象,将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现象拿出来,言谈之中将其细细剖析,但却并不强硬灌输什么独特的主张。当然,《奇葩说》和《圆桌派》都很好,节目定位不同,即使受众有交叉,也没甚互相比较的必要。

最近我看了《圆桌派》的番外——《圆桌时光派》。两集都在谈论“时间”,很有感触。

什么是“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好早以前,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女生只要到了25岁,就会立刻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做到无代价熬夜,脸上胶原蛋白持续流失,鱼尾纹越来越明显,每天都担心自己会秃头,抵抗力也越来越低,时常觉得自己要生病,生理和心理都会觉得很疲累,对30岁的到来充满惶恐,甚至开始怕死,各种压力导致情绪也会不稳定。男生,应该也一样。

很不幸,我今年25岁。

前两年,我压根就看不起这种论调,怎么会二十多岁的人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从去年开始,我信了。

当我摔了一跤好久才能爬起来、因为工作太忙而免疫力低下全身长疹子的时候,当我腰椎间盘突出时不时疼一下的时候,当我迷信地买了一大堆战痘产品、生发产品的时候,当我吃什么只敢选微辣(我是个特别爱吃辣的人)、慢慢不喜欢喝任何饮料只想喝白开水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变老。

说实话,一个25岁的人说自己在变老,不免让人觉得矫情。

我们能接受一个年轻人说“你看,时间好快,我的脸上竟然有了皱纹”。而当一个年轻人说“天哪,我觉得自己好老”的时候,我们却觉得他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只有“老”的各种具体特征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我们才能承认,承认老。

为什么呢?

老,大概让人敬畏。

想到“老”,我们的大脑里会立刻出现白发、拐杖、颤颤巍巍的背影、褶皱干枯的皮肤等等。在我们心里,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老”,年轻人不配“老”。

而出现这种认知,大概也因为“老”虽然让人行动变得迟缓,出入医院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弱,但却让人拥有了丰富的阅历、深刻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经验加持的判断力,“老”代表成熟和通透,是时间作用于人的结果,也寄托着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对岁月的祈祷,老年人夸夸而谈都会让人觉得全是优雅全是风度。“老”是时间的终点,年轻人没有经历如此长久的岁月,没有看过如此多的风景便说自己老了,总会让人觉得是对“老”的轻贱,言语之间全是戏谑。

总之,对待“老”我们太严肃,太较真,“谈死色变”的人甚至觉得“老”是一种恐怖的信仰。

那么,“老”究竟是什么呢?

马家辉老师说,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过了18岁就是老,因为18岁时,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细胞都已成熟,达到巅峰状态,以后基本上都是往下走。如此,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老了”,不必在“老”面前排资论辈。

当然,这是从生理层面讲。而在人的固有概念体系中,“老”必须是一种累加概念,累加必须是时间的累加,28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比82岁的人老,“老”是相对度量单位。就像我说25岁的自己老了,但从不会说25岁的我比52岁的人老。

面对时间,我们都被动,都无可奈何,只能沿着时间设计好的轨迹从一秒、一分钟、一小时,到一天、一个月、一年慢慢地走,走至时间的终点。我们要变得放松一些,如果有个比你年轻几岁的人说“天哪,我老了老了”,请你不要去轻视,去责怪,“老”从来都不是一种庄重,那太虚伪,死亡才是庄重;如果一个年长的人经常说“我很累”“我的人生算是到了尽头”“我真的老了”,请你也不要不耐烦,“老”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没有太多人在面对老时能真的从容不迫、坦坦荡荡。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老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节目里,蒋方舟说当她开始欣赏小男孩、小女孩的好时,她意识到自己老了,与异性交谈时,已经处于无性别意识的状态了,开始就事论事。

陈晓卿老师说,当他的儿子去美国读书时,老的感觉一下子出来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

窦文涛说,责任让人变老。

很多时候,“老”更像是无力感牵拉出来的一个想象的东西,当我们不得不向从前不想妥协的事情低头,当我们沉溺在各种各样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在旧记忆里默默叹息,无法再果断相信我们原本相信的信条,无法再坚定原本十分坚定的信念,总会迟疑,是自己老了吗?是真的老了吗?此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年轻着。

那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老了呢。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难清晰地认知到自己老了,而是经常认知到自己成熟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我们在冲动的时候也不会脱口而出中伤他人的话,不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种种看法,哪怕这看法并不怎么客观,面对家人朋友只在有好事发生的时候撒娇,然后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咽下,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间让我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拥有了一些同理心。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一些。然后,从一个人吃饭、购物、跑步的心酸,到一个人看电影、吃火锅、旅行的坦然,我们越来越能接受生活馈赠的孤独与沉默。

在摸爬滚打里,我们学会包容,包容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对别人要求的降低就是对自己的救赎,从追求完美到享受瑕疵,明白了缺点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最佳方式。甚至开始规划人生了,三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四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虽然行动力为0.1,但当时当刻理解了自己最想拥有什么。也学会将偏见放到一边,去欣赏讨厌的人身上的美好,过去扎根心中的执念,都变得软绵,我们知道世界很大,达到每个人都相似地平凡,但也心安理得地沉浸在自我小小的天地中。我们觉得自己更成熟了。

当然,我们也变得有些世故,有些虚伪,会被利益左右,会偶尔出卖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再想成为一名“好人”,也不认为周围的谁是“好人”,我们还会庆幸,庆幸时间会把侮辱和尴尬带走,我们习惯了逃避,终于有一天学会回到现实中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从前觉得难如登天的问题如今也能轻松解决,从对所有新鲜流行的事情好奇并探索变得会了选择,坚持只感兴趣的东西并保持“清高”,少了盲目,多了自主,这也是成熟。

我们日复一日维持着生活的平淡无奇,又在这深不见底的平淡无奇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光芒,能够感谢美好,也能适应别扭,在各种曲折与泥泞中自恰,欲望降低了,没什么非必不可,大概是这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同时心有戚戚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真正意识到:

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呢。

你会怎么面对“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作为一名25岁、在别人眼里正年轻的青年,我在这里发问同为年轻人的你们,难免被吐槽神经病,我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也觉得十分好笑。

可是,就当不是在问现在如何面对“老”,总有一天,我们也都会面对“老”这个事情。

你又该怎么面对呢。

在我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好了。

害怕衰老,就想办法阻止衰老,去运动,去吃得健康;不怕衰老,就坦然并舒适地迎接余下岁月中的每一个黎明,送走每一次傍晚,晚上入睡也做上一个甜甜的梦。

我从不相信正能量完全无误。正能量会逼迫人,逼迫人变得都一样,因为正能量的既定标准大都差不多:上进、坚持、善良、为他人考虑、做自己的主人等等。那听起来就让人足够累了。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差别在于角度与态度。

你可以在安稳中细水长流,也能在挑战与刺激中一生只记得某个当晚。

在无法反驳时间的时候,想展现什么就展现什么最为理想。年轻和老本来更多的是心态想象,人都难免一死,这是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你即将合上双眼,永远睡去,往事像电影一帧一帧在眼前浮现,你想看到什么,现在你就多去留藏什么。

我还说不出什么伟大的道理,表达一百次也都是肤浅。

花花的宇宙,你的心是否饱满呢。

你在面对时间,面对从今以后逐渐衰老,是否有所期待也会有所遗憾呢。

欢迎关注公众号:亦亦大王的假时光

微信号:pondofyi

 短评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7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8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9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欣赏不来蒋小姐

11分钟前
  • she's
  • 推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14分钟前
  • 搬砖侠
  • 力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17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21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24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2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3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32分钟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33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不是老,是成熟

37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40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44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49分钟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51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52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56分钟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57分钟前
  • Daniel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