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马少骅,萨日娜,张云立,张嘉益,王茜华,沈傲君,何琳,朱宏嘉,巫刚,印小天,金鑫,宋佳,高珑珂,宋晓英,戴春荣,曾红生,谢钢,徐平,李光复,孙淳,张光北,王伯昭,舒耀瑄,徐纯学,江庚辰,逯长恩,于晓光,杨铮,秦子越,温浩铎,王乐君,廖京生,丁海峰,肖天,温玉娟,杜志国

导演:吴子牛

播放地址

 剧照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2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4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5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6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4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5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6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7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9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3 00:50

详细剧情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新时代的序幕。祸害华夏大地十年之久的四人帮一朝被除,而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其明天依旧迷蒙不清。已经三度被打倒的邓小平(马少骅 饰)接受中央的安排,重新出来主持工作。此时党内对邓的争论两极分化,而“两个凡是”又预示着左倾错误的继续。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批驳反思的建国以来党在治国方针和思想上锁犯下的错误,此后大力推行国防教育,积极推进经济建设。  将近十年的改革,让羸弱不堪的新中国获得重生的希望,而他便是那个踏出坚实步伐的重要之人……

 长篇影评

 1 ) 深深的感动 满满的敬意

最近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于文革之后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1976年的中国风雨交加,周恩来、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相继去世,而四人帮正抓紧一切机会企图掌握政权,国家人民出于一片黑暗之中,看不到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最终,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四人帮终被打倒,邓小平同志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心潮澎湃,感动得热泪盈眶,放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其中的某些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恢复高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为自己今天能够坐在大学的讲堂里上课而感到庆幸。文革时期,一大批科学家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被批斗,被监禁,但他们始终偷偷抓住一切机会搞研究。1977年,小平同志主动请缨参与科学和教育工作。为了使科学教育事业大踏步前进,他力排众议,请了许多科学家包括文革时期被扣上反动派帽子的专家前来参加为期五天的科教会,并决定当年就恢复高考,仅77年就有570万考生,78年有580万考生,从此一代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高考制度还在不断改革,但已经越来越完善,我为能够赶上高考、踏入大学而感到兴奋和自豪。
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中,我却觉得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了,归根结底,是没有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和人生理想,其次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于是我因大大小小的诱惑而分神,不再专注。这部片子让我觉得今天的一切机会来之不易,我应当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成为报效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此以外,让我特别感动的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有很强的爱国爱党情怀,虽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面对工作重点的转移,面对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人的思想过于保守,坚持“两个凡是”,甚至怀疑党的性质发生变化,他们在害怕,在不安,在抗议,但是毋庸置疑,大家都拥护党,都热爱我们的新中国,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当今社会所缺乏所需要的。目前,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人民的信仰却越来越薄弱,自私自利的心理愈来愈严重,如果可以,我倒宁愿过艰苦一点的生活而拥有坚定 的信念。
最后,同样令我感动的是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之间深厚的感情,几十年相濡以沫,荣辱与共,他们注定是幸福的人。而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离不弃,患难与共?至少我自己没有做到,常以为憾事,也以此为羞。愿遇见下一个良人,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 )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优越性

一个企业在早期阶段,比较小,领导直接负责比较有效率,可以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一个企业到中后期,体积很庞大了,就必须依靠制度去做管理,不能只是依靠领导的口头指示和文件了,这时候要团结大多数人集中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如果只是家族企业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领导的话就是命令,下面的做给上面的看唯领导是瞻,久而久之只能是官僚主义官商勾结贪污腐败,最终结果只会是内部分裂,是肯定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管理经验在过去适用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今天遇到很大问题了,可以说,我们的管理经验已经落后了,这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最大阻碍了,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到了一定要改的时间了,不能路径依赖,要结合新环境做出新选择,民主监督和法制制度一定要完善好并落到实处,不能再走老路甚至回头路了。 过去,我们做的很好,不可否认,但不要只是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限制住我们的发展创新。想想毛晚期所犯的错误吧,打江山和坐江山是两码事,搞建设初期阶段和中后期也是两码事,我们要实事求是,根据条件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不能路径依赖,走老路老路就会变成死路。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流变的,没有绝对的本质和真理,更没有绝对不变的道路,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看看70年前的选择(毛面对美苏争霸的外部环境,一片战争残害破坏的内部环境,把人民集中起来收拾旧山河谋求生存),40年前的选择(邓面对缓和的国际局势,被相互斗争破坏的山河和一穷二白的人民,对地方简政放权自力更生,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对外加工996+房地产大基建),如今我们又走到了重新选择的关键时候,也是又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候了(解放思想教育改革,支持创新创造创业,简政放权自下而上激发涌现),希望我们越改革越开放,越改革越丰富,越改革越自由。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不再为了基础的生存问题挣扎,而是能够有所发展获得真正解放,最后能够有所追求得到自我实现。 同时,也希望这一切不只是嘴上说的,而是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

发展社会主义,就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完善和切实履行民主法制,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 总体不及期待

1.豆瓣上有些人的评分低,另一些人以邓公的伟大进行反驳。我的理解是,前者打低分,是认为这部剧或是偏离真实,或是剧情拍摄、细节把握、艺术再创作的部分不够好,而不是否认邓公没做好改革开放的工作。

2.剧中田志远的角色演得特别好,那代人的工作特点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参加高考、知青返城的那些年轻人精神面貌挺感染人的,大家对于机会公平的渴望、对红头文件的在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3.看完剧,另一个感觉是,尽管分田到户、引进外资等一系列政策有邓公的支持,但从中央到地方也一直有人反对,争议也很大。但他一是允许大家争论,二是到实地考察,拿现实结果说话。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定一言于一樽,大手一挥,政策就出台了。有些人靠斗争,逐渐取得地位;有的人取得地位后,再向别人开展斗争。

4.这部剧当时引起那么大轰动,主要还是大家对邓公的怀念,就这部剧本身来说,也就达到了及格线。另,靠这部剧来了解那段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港版的《邓小平时代》虽然听说在学界的争议很大,但仍不失为一部了解邓公与改革开放的好书。三联版的,有删减,一直也在微信读书排行榜前列。

5.导演说,为了剧集结构调整,删了几集。但我觉得水的集数还是太多,我一直是2倍速看的。

 4 ) 伟大领袖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优秀的领导带领国民勤劳致富。 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感谢邓小平。 从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当年邓公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在思想方面的混乱不堪,明显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败,新一代领导集体有意着手解决这方面的建设,特别提拔了whn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管,相信在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国家会越来越好,人民更加快乐康健

 5 ) 司马平邦评《邓小平》:吴子牛导演的逻辑错误(转载)

小评《邓小平》
  ——吴子牛导演的逻辑错误  司马平邦 原载:作者博客
《历史转折中国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回应网友对该剧的质疑,态度好像还是很开放的,集中于剧中几处情节的真实与否,但说实话,吴子牛导演的的思维方式很奇怪,以下一一列出:  吴子牛强调,这不是一部红色、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而是深刻、尖锐的现实主义作品。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之时播出,能够传递出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信心,剧中的历史也是与当前国家及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吴导演自己说《邓小平》不是红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只是他自己的说法,您能替我找出这部剧里哪一个情节不“红”?不“高大全”吗?邓小平,一个在中国和中共当代历史中如此重要的政治领袖,关于他的“现实主义”传记如何又不是“重大历史题材” ?但您说它很“深刻、尖锐”我却一点儿也没看出来,它除了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地再一次尖锐丑化(而不是批判)了“四人帮”,除了按照已经对华国锋做出的结论对华进行了两面性的描写,还有何尖锐之处?  电视剧第一集就是一场大雨中对“四人帮”的抓捕行动,有外媒和观众却指出,历史资料显示1976年10月6日当天并没有下雨。吴子牛解释说,当天确实没有下雨,但是为了烘托当时的政治气氛,这场雨属于艺术创作的部分。  ——吴导演终于承认剧中10月6日夜的那场大雨是剧组“编”出来的,既如此,您也不要怪观众将这种“编”理解为“造假”;你说“造假”下雨是为了烘托气氛,但我从那场大雨中的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画像的阴暗意像可看得出这绝不止在烘托气氛——若不服,你将自己的头像处理在这样一种氛围里,电闪雷鸣,鬼雨阴风,去试试那到底只是一种气氛,还是有别的;吴导演,一部发动了中共最权威的党史机构、在中国最重要媒体平台播出的如此重要人物的传记剧集,它未来必然是要留给后人作为历史档案参考的,必然要成为后人写史的依据,您领导的剧组居然用长达40分钟的时间,对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真实氛围“完全造假”,而且欲盖弥张,我在此质疑您曾经作为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的艺术素养和人格品质。  剧中邓小平得知“四人帮”被捕的消息后,表示“我可以再干20年”,历史资料却显示邓小平说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吴子牛表示,根据叶永烈的记录,邓小平当时确实是说“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我可以再干20年”这句话他也说过不止一次。  ——现在还说不好吴子牛导演在此处的故意“造假”有什么深刻的影响,编造的“我可以再干20年”大不了是说邓小平在逆境中一直心怀抱负,不服输,而真实的“我可以安度晚年”(据叶永烈)似是说明当时的邓小平没有那么明确的改造中国的自觉,只想独善其身,我个人以为,其实真实的“我可以安度晚年”更接近人性真实,不过,这些都可以成为《邓小平》剧情造假的又一个证据。  “过去想拍这样的电视剧,恐怕不太可能。即使能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饱满。”吴子牛说,这部剧对文化大革命基本全盘否定,还有大量人物第一次出现,他从艺术创作环节真实感受到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  ——我亦同意吴导演说的,这部剧能拍是时代进步,但其实在您之前已经有多部关于邓的传说影视拍成,恕我直言,您的这部剧真的并没有看出多大的突破;吴导演说该剧“艺术创作环节”让他“真实感受到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但对不起,我认为您的“艺术创作环节”其实许许多多是对历史真实的“造假”,如此“造假”的历史让您“真实”感受到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按您的这种逻辑,是不是我们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造假越多越好,越敢造假越好呢?是不是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更能让您“真实感受到国家和时代的进步”?  吴子牛生于1951年,基本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过程。他回忆说,从小家里有右派,生活很暗淡,三年自然灾害时见过饿死的人,阶级斗争中看到很多人不共戴天,“文革”后则是上山下乡的第一批插队知青,当时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在农村“修地球”了……吴子牛特别感谢邓小平,让像他这样的“黑五类”子弟不受家庭出身的影响而进入大学。他认为,如果没有邓小平,当时的知识分子就得不到保护,中国后来的经济建设恐怕不堪设想,他自己的人生也会不堪设想。  ——1,我想问一问吴导演,是不是,有了这些“个人理由”就足以支持您在电视剧《邓小平》里可以抛却艺术真实的创作方式,用大量“造假”的方式改写历史事件呢? 2,您个人说当年因不必在农村“修地球”而感谢邓小平,是不是这又可以理解为现在仍然在“修地球”的人们就不必如您一样感激,您创作此剧的理由到底是出于感激一个人还是出于要公正、客观、真实地表现一个人?3,上述这些让你拍出一部如此《邓小平》的理由,是不是可以证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但凡有了某些表达的权力时,有了表达的机会时,就可以就不尊重历史,也可以不为自己的不尊重历史脸红,而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任意剪裁历史?  ——其实,关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假造”情节不止上述,还有许多,如华国锋说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布署”、将1979年大量发生的逃港潮生搬到1976年等等这样明显假造的情节,但在新华社的这篇“命题采访”中,或者是被记者、或者是被吴子牛回避掉了,也许是剧集创作方和官方宣传机构事前对此剧的传播逆势明显估计不足,仓卒应付;另,关于吴导演,我从来是持赞赏态度,2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写的第一篇“影评”就是关于他的《晚钟》(《晚钟》:人道主义的弘扬),他的《天下粮仓》我亦非常欣赏--但这仍改变不了我个人对《邓小平》的失望,说实话,在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氛围下,更需要得到表达机会的创作者,忠实于历史,忠实于现实,真诚地尊重历史真实,后人留下足资参考的真实种子(若无这样的创作环境,可以不拍嘛),而不是“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的那种……  --------------  附新华社对吴子牛的采访: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新媒体专电,题:  传递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信心——专访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  新华社记者 缪晓娟 王健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首播后立即引发海内外媒体及观众的热烈讨论。共和国成长亲历者、本剧导演吴子牛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这部剧得以播出,正意味着中国政治的进步。  “过去想拍这样的电视剧,恐怕不太可能。即使能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饱满。”吴子牛说,这部剧对文化大革命基本全盘否定,还有大量人物第一次出现,他从艺术创作环节真实感受到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反映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真实呈现了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邓小平访美、知青返乡、包产到户等历史事件,华国锋、胡耀邦等也在剧中出现。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不足一周时间,收视率已经频创新高。  吴子牛强调,这不是一部红色、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而是深刻、尖锐的现实主义作品。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之时播出,能够传递出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信心,剧中的历史也是与当前国家及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他特别提到,年轻人多看看这部剧,可以帮助他们思考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要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不仅看到真实的故事,更要体会中国走到今天的沉重脚步,看到那些坑坑洼洼的脚印有多么艰难和结实。”  回应外媒“挑刺”  该剧对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做了细致描绘,让国内的观众感到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不少海外媒体也在密切关注剧情发展,还忙着给剧中的历史细节“挑刺”。吴子牛也表示,剧中确实有虚构的人物和艺术的发挥。  电视剧的第一集就是一场大雨中对“四人帮”的抓捕行动,有外媒和观众却指出,历史资料显示1976年10月6日当天并没有下雨。吴子牛解释说,当天确实没有下雨,但是为了烘托当时的政治气氛,这场雨属于艺术创作的部分。  “当时的中国在风雨飘摇中寻找方向,整个国家是悲哀的。”吴子牛说,“我认为中国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才迎来曙光,所以在抓捕时设计了这场雨,而第二天就是个大晴天。”  外媒还提到,剧中邓小平得知“四人帮”被捕的消息后,表示“我可以再干20年”,历史资料却显示邓小平说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吴子牛表示,根据叶永烈的记录,邓小平当时确实是说“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我可以再干20年”这句话他也说过不止一次。  吴子牛透露,最早的剧本写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这也是他个人喜欢的版本,因为当时对邓小平来说,粉碎“四人帮”意味着他可以活下来了。至于后来修改成“我可以再干20年”,是创作团队想要借此体现邓小平的政治抱负。  还有外媒断言这是中共的一部“宣传大戏”,因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此,吴子牛说,“不管有没有这部剧,也不管改革路上有多少阻力,中国的改革都会继续向前,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如果没有邓小平  吴子牛生于1951年,基本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过程。他回忆说,从小家里有右派,生活很暗淡,三年自然灾害时见过饿死的人,阶级斗争中看到很多人不共戴天,“文革”后则是上山下乡的第一批插队知青,当时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在农村“修地球”了。  他始终记得,1970年的一个中央文件说,下乡满两年就可以上大学、参军、当工人。几个公社的知青得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举着火把,还凑钱买了红薯酿的酒来庆祝,而他连喝六杯后昏睡了过去,但是很快“凉水”就泼来了——出身不好的知青还是没有资格。直到1972年,他偶然得知乐山地区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学校在招学员,考上以后才从农村回到城市。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吴子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的同学中也有一半以上是“老三届”。他说,“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就没有机会学电影、学艺术,所以我们和这个时代严丝合缝地同步发展。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身临其境的。”  吴子牛特别感谢邓小平,让像他这样的“黑五类”子弟不受家庭出身的影响而进入大学。他认为,如果没有邓小平,当时的知识分子就得不到保护,中国后来的经济建设恐怕不堪设想,他自己的人生也会不堪设想。  正是因为如此,吴子牛对于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感到激动、神圣而责任重大。电视剧片尾曲的一句歌词——“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变”,就是他的切身体会。

 6 ) 喜欢这类题材的强力推荐

以前看过不少关于邓小平的影视作品基本以战争年代居多,所以这部剧把视角放在和平年代建设国家时期还是很有新鲜感的。剧情方面遵循这类题材的一贯原则,国家大事和起居生活由面到点面面俱到,人格魅力在一个个事件中得以显现,有一些过去很少提及的话题也在故事推进中,得到了比较客观的展现,编剧很不错了。演员方面这次没有用特型演员,不过扮演邓小平的演员真的很棒做到了形神兼备,其他一众配角团也都是实力派阵容,非常不错。总结:制作精良,剧情靠谱,演员给力,喜欢这类题材的强力推荐!

 短评

人民万岁!

6分钟前
  • 由迦可汗
  • 很差

皇后娘娘是最大的惊喜

11分钟前
  • 小二
  • 较差

你装模做样的带我的九筒干什么

12分钟前
  • DJok2
  • 力荐

第六集了,在观看过程中数度落泪,这么好的片子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好好看看,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才能强国。

17分钟前
  • 血刀老祖
  • 力荐

不管演的真实度如何,国家的发展历程讲的很清楚,中国这么大,搞好不容易啊

20分钟前
  • 幻想
  • 推荐

只有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才会偏激,知道的越多,反而会越客观。那些骂邓的,如果不是他,你们真没机会在这嘚啵。不过这部电视剧我实在受不了只有邓一个人有口音,连里面的农村人都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有一到宏伟场面,就响起了《与狼共舞》和《燃情岁月》的配乐。

24分钟前
  • 西北偏北
  • 推荐

之前爸爸在看这部剧,强烈推荐给我~我很佩服邓公的眼光和魄力!爸爸说,如果没有邓公,那他和妈妈是不会有机会上大学的~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比较完整地了解那个年代,不论事实在这部剧中还原了多少,都给我以深刻的认知和启发~

27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推荐

现在身在欧洲,没办法通过电视看到,只能网上看了。但是不管怎么样,邓小平救了很多人,不再让人们吃不饱饭,这是不争的事实。

30分钟前
  • Edi
  • 力荐

每次看到印小天那浮夸做作的表演我都会快进

33分钟前
  • 毛毛虫
  • 还行

没有邓公也就没有你豆瓣

35分钟前
  • Jokerkanna
  • 推荐

看到二十集了,感觉真鸡肋。通篇尽是浅薄的政治抒情。空洞,有些无聊。

37分钟前
  • 空山
  • 还行

没有邓公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

38分钟前
  • 针眼画师
  • 力荐

很喜欢,豆瓣的某些人太挑剔了,在当今国内大环境下,拿出来我觉得挺不容易的,别以为翻了墙,看到民主自由,就真的以为自己逼格高,什么都懂。还原的小平同志,挺好,改变了整个中国,至于叙述方式,没有起伏,过于褒奖,过滤敏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还没开放到,什么事都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

39分钟前
  • 九月飘香
  • 力荐

我觉得这部戏并没有那么糟。起码它展现的当时上至国家领导,下至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和农民面对国家困境奋力挣扎探索的精神感人至深。有些地方甚至让人热泪盈眶。

42分钟前
  • 译者吴超
  • 力荐

先不从艺术角度分析这个片子的价值,我看完这个片子后的确热血澎湃,渴望学习,渴望钻研,渴望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尽管,现阶段的国家由于转型积累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但是,美欧国家解决这些问题也花费了近百年的时间,中国能从1976年的G D P3000多亿元到现在的近60万亿元,这个国家没有邓小平还有谁

43分钟前
  • 拉玛西亚小屁孩
  • 力荐

很大的突破 和我爸都热泪盈眶

47分钟前
  • 一只小小小小鸟
  • 力荐

在那样荒唐的时代,荒唐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清醒头脑的领导人,大智慧的引领一个方向,本身就是特别的难得,可贵的是这部剧也开始客观的反应当时的历史,是进步,而表演和编剧也很到位,加一星鼓励一下

48分钟前
  • Shmily
  • 力荐

我知道这是歌颂型的主旋律,从前面8集来看不少情节编的也很拖沓,但一看到邓恢复高考和拨乱反正的一些情节,仍然忍不住产生了看坂上之云时的小激动。国家和许多人的命运因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总是不争的事实功其功,罪其罪,始终瑕不掩瑜。值得继续追下去。

49分钟前
  • 明国一
  • 力荐

历史剧拍成了狗血剧。PS:这主演长得跟老邓也相去太远了,外貌年龄都不靠谱,眼神无光,一副怂样。没有一点老邓的精气神。不如让卢奇来演。

52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你们都错了,表面这剧是主旋律,但是很多内容你们都不敢讲里面都讲了。主旋律能拍成这样不错了。说历史人物不像的,我觉得是形不似神似,尤其是那些学术界名人,虽有听闻事迹但没见过真人,我觉得还是有意思的。甩建国大业九条街。

57分钟前
  • 北极熊暖手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