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聊日子

综艺台湾2022

主演:内详

导演:未知

 剧照

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2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3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4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5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6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3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4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5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6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7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8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19好好聊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7 00:44

详细剧情

以「生活」為起點,蒐羅對身體有益的食品與日用品我們用心精挑細選,透過各界達人與專家的推薦介紹邀您品嘗最純粹的飲食與 ...

 长篇影评

 1 ) 电影 请别让我脑补

电影有个“电冰箱理论”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就是说电影里有一些小的情节硬伤,在观影的时候因为被整个电影吸引来不及思考,要等到回到家打开冰箱拿东西的时候,才会意识到。
 
小主以为,这说的是电影其他方面足够精彩,可以片刻掩饰一些小瑕疵。燃鹅,有些人却以此作为武器,在编不圆的时候,就用这个理论来力证观众是不会注意的,却全然不顾电影的其他部分粗制滥造,根本无法吸引观众。
 
总之,一切的前提是电影的大结构是没有问题,是足够吸引人的。
 
年末,有部电影被称为黑马,评论称其改编自话剧,而话剧似乎是“优质剧本”的代名词,是谁呢?就是《你好,疯子!》,其原版话剧被称为“2013年最值得看的话剧”。燃鹅,这部电影真的能够称为岁末年初国产电影的救命稻草吗?

以下剧透!!!

不得不承认,这个剧本确实有较好的故事基础,为了节省大家宝贵的时间,我就不卖关子了,直接还原顺序来讲。一个女精神病患者,有7个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人格也在增长,他们越来越不受女主的控制,也不再认识女主。所以女主濒临崩溃,住进精神病院,医生说让其康复的唯一办法是杀死其他6个人格,这样女主就可以出院。医生用一种手段让7个人格集聚一堂,关在一个虚构出来的精神病院里,借此让女主摆平其他人,女主却下不去手,最后关头跟其他6个人格说出真相,说出每个人格和自己的关系,然后感叹是什么让他们都变了,变得自私自利,最后女主宁愿自杀也不杀他们,于是感动了6个人格,纷纷自杀,女主出院,一派阳光美好的未来等着她。
 
这样看,故事清晰,主题明确,且是我看过最温情脉脉的人格大家庭。燃鹅,如果你没有看过话剧,也没有任何预习,在你看电影前半段的时候,你会觉得跟我讲的是两个电影,真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而电影的这一部分是它的主要卖点,所有的宣传都花在这上面,七个不同的人,突然被丢到精神病院关起来,他们的目标是要出去。为此,他们想尽办法,先是想证明自己没疯,然后又想证明自己疯了,随之内部矛盾就起来了,互相残杀,总而言之,整个过程极尽讽刺之能事,似乎在批判社会人生。
 
为什么我说这部分和后面看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呢?让我们回到故事本身,这个女主要干什么?作为电影的主角,她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治愈自己,要出院。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什么呢?从后面的剧情推断,医生让她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杀死其他6人,而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大家庭和谐(这一点仅靠推测)。不管哪种,在前半场中都没有丝毫体现,女主在中间什么作用都没有起,一直怕得要死。直到这一轮虚拟游戏结束,开启下一轮,女主似乎才开始想到阻止,可是从医生的话里我们分明感觉到这种虚拟游戏已经重复了若干次,那么女主之前一直都在干吗?
 
小主以为,电影在叙事轻重上的偏差直接造成了观影的断裂感。因为这种断裂感,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开了无数次“电冰箱”,所以无法投入,后面的煽情根本无法入脑。还有那段万茜演了32遍的5分钟长镜头,其实已经虚弱无力,可有可无了。相比什么话剧腔、舞台感,这才是致命弱点。
 
为了让大家能更清醒地“打开冰箱”,小主请出《致命ID》来比较一番。都说它俩像,真的挺像的。《致命ID》说的啥呢?

以下剧透!!!

一个男精神病患者正在接受医生的治疗,他有11个人格(不包括他自己)。他因为谋杀罪接受审判,马上就要行刑,但是辩护律师为他辩护,因为医生说凶手不是他自己,只是他的一个人格。所以医生用药物也给他制造了一个虚拟游
戏,在一个汽车旅馆,11个人格齐聚一堂,人一个接一个死去,其他的人在努力找出凶手。最后他们锁定了一个目标,并让最正义的一个人格把凶手杀死了,大家伙都以为成功了,医生带着他离开,然而隐藏起来的真凶出现,杀死了最后一个代表希望的人格,也在现实中杀死了医生。
 
结构非常相似,前半部分的主体情节是11个人在汽车旅馆里被杀找凶手。可是为什么《致命ID》不会有断裂感,其一,开篇就给观众呈现了精神病患者的信息,奠定全篇的基调;其二,最重要的,主角在虚拟游戏和现实中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找出凶手,而且,人格之间的关系和情节展开是有逻辑感的;其三,我们知道主角,这11个人格的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凶手为什么会是那个小孩人格,他出于什么目的杀死其他人格,这些都是清晰的,即他的童年阴影,他的母亲是个妓女。
 
在《你好,疯子!》里,我们不知道女主到底是个什么人,虽然她一一讲出了每个人格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也不知道女主到底要干什么,到底是要出院,还是要保护她的人格。没有这一切,我们就不停地在“开冰箱”。所以,不论之前的话剧经过了多久的舞台洗礼,成为电影之后就要按照电影的规则,不要让观众去脑补,因为他一脑补就会打开冰箱门。

更多影视辣评请关注公号“小主私席”

 2 ) 2017第一部,国产非烂片

你好,疯子 2017年的第一部电影,本来是昨天也就是2016的最后一部电影,后来因为其他事情,买了票也没来得及看,所以一拖就过了一年,哈哈~ 先说好的,,一开场7个互不相识的人被抓到一个看似废弃的厂房,不同职业和生活经历,电锯惊魂、七宗罪、大逃杀……好多电影在脑中晃过,我想有意思了;原来这个地方是个疯人院,为了出去大家从合作到互相厮杀,先是代表智商的记者作为领导,然后是体力占优的出租车司机,这里的几个场面感觉讽刺了独裁下面的恶政,而看似弱势的群体团结起来也可以对抗这种恶;一切的努力无效后,7个人又决定顺从承认自己是疯子,然后配合治疗,康复出院,再一次地互相伤害之后,7个中的那个失忆神秘女子崩溃了;故事来到下半段,原来其他的6个人都是她分裂出来的人格,而她才是在接受精神治疗,厉害了万茜,一人分似7角,纯脸部的特色,我想如果有好的演出机会,她应该不只金马的女配;经历了治疗,然后和6个好朋友的告别,安希康复出院了,结尾充满了希望,不过别急,片尾曲之后还有彩蛋,安希从浴缸里起身,旁边还有一个人,精神病院的院长,他说现在只剩我们2个人了,这才是精典,无解的孤独。 然后说不好的,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在后半段,安希和每一个分裂的人格对话解释来龙去脉,真是画蛇添足,观众完全可以理解是人格分裂好吗,难道是导演怕看惯烂片的人理解不了吗,汗;大量的篇幅不是可以深挖每个人格的存在背景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吗,还有对谁是疯子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不够深刻,有点流于表面了;还有刚开始周一围的表演略显夸张,话剧风过重,不过后面还是渐入佳境了,毕竟是本片的颜值担当。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演员的演出,可以说是这几个演员的表演撑起了一整部戏,呈现出了各个人物鲜明的个性,连莫小棋也没有明显拖后腿,作为话剧改变的电影也很好的融入了电影应有的元素,该是值得一看的,国内还是有认真拍戏的人,调调也是我喜欢的。

 3 ) 你才是神经病,你们全家都是神经病!

(看得点映版,三星片,结尾加一星,友情提示,本文全无剧透,可放心观看)


又是一部根据话剧改编电影登上大银幕,《你好,疯子》,虽然演员更迭,编剧并执导本片的还是原话剧编导饶晓志,也算原汁原味吧。



这二年话剧接二连三的被搬上大银幕,这其中肯定有《夏洛特烦恼》票房火爆的起因,让片商在“IP效应”的热潮之下,从耗巨资在畅销小说的泥淖中,寻找出一座不大但非常有价值的金矿。


话剧IP缘何火爆?

同为IP,话剧作品在通向大银幕这条路上,如今是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先说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话剧作品格局通常比较小也相对局限,也就意味着改编成电影充其量也是“小品剧”,这与如今商业电影市场上,多数观众追求的高大全的大片体验是不符的。一部话剧改编作品,绝对不会拍出漫威电影和魔幻大片的感觉。






但话又说回来,市场“以小博大”的高回报率作品,同样也是这类作品产生的。


话剧改编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极大地精简了改编的流程。话剧本身就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对比改编小说世界观这样的浩大的工程,话剧很简单,编导的任务几乎相当与勾勒描边等边角工作,并进行蒙太奇的调试即可。


同时,话剧的故事体系,多数属于“佳构式”式戏剧,情节、桥段、台词等比较严谨且追求巧妙,这对同质化的电影市场来说是一股清流。以《驴得水》《夏洛特烦恼》等片火爆的趋势来看,更能体现出当下观众在如今浑浊的电影市场中,对“精彩故事”的需求。


这部《你好,疯子》也是如此。


密室脱狱类

7个人醒来,被关在一家破落不堪的疯人院中,彼此互不相识且记忆存在缺失。他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从这里离开。


电影的开场,让人联想起很多“密室”类电影,《心慌方》、《电锯惊魂》、《移动迷宫》、《费马的房间》、《九人禁闭室》《大逃杀》。这类电影共同点就是“我们”被困住了,内容和题材多种多样,科幻、恐怖、悬疑等等,但所有作品目的性是一致的——逃出“密室”。




《你好,疯子》秉承了同类作品一贯的悬念性,从电影第一个镜头开始,观众就在猜测,这几位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被当成精神病被关在这里?他们背后是否有联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们会遭遇怎样的事情、如何逃出去?


这是同类作品最大的亮点,也是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密室成为了牢房,受困于其中的人物需要绞尽脑汁来逃出生天,充满悬疑的开场,观众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住目光,拥有极强的代入感。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上述谜团也始终成为故事推动力,让观众始终在猜测故事的走向。



这类电影的往往都会存在一个身处于暗处的人物,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猫一样玩弄着被困的猎物,《你好,疯子》中是一名精神病医生。


而且最终结局,能成功逃出密室的往往只有一个,这个机会是平等地赋予所有人的,本片也是一样。因此这些电影中往往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当然这个始作俑者并没有说要采取这种方式。可是悲剧恰恰在于人的普遍状态(现世沉沦)如此相似,大家不约而同地自由选择了相互伤害,从而凸显的社会性层面下人性的写真。


看,这群深井冰

电影第二个亮点,就是“脱狱”过程的展示。不同于《心慌方》这类死亡模式的惊悚片,《你好,疯子》中离开这里唯一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在精神病医院中,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这个问题在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科学领域,都有过相关例证。




比如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真实事件,三名正常人被误抓入精神病院,其中两名患者不停地说出大量符合规律的事情,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其中一位不停的说出地球是圆的等相关定理),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另一位给不停医生列举了各国领袖),最终结果都是换来了一针镇静剂。


本片就是利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但非常难以证明的命题,成为故事中段最吸引人、也是最搞笑的地方。


7个人类型不一,医生、教师、律师、记者、司机、交际花等等行业不等,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都想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刻意而极为突出的用各种“正常人”的行为去给医生看。


他们各自说出大量的真理和知识,完成大量“集体性活动”,一块唱歌、一块跳舞,并且极力证明自己思维正常,表现方式就是礼仪和谦让,到了最后发现没什么卵用的时候,甚至假装起内讧、对骂互殴。


从现实的角度上,所有人的行为都是符合人类学特征的,但本片的前提条件却是,你是在一家精神病院里,你的身份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如此一来,到了最后观众也糊涂了,他们到底是不是正常人?是正常人的话,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在屋子里又唱又跳?


电影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些戏剧冲突或者笑料包袱,只是简单的通过这样的设定, 来造成大量不合时宜的笑料,当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甚至打架内讧的时候,或许我们会说,


看,这群疯子。



最后,回到上述那则真实事件,被误抓入精神病中的三人,最后一位被释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进来之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最后出来了。


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



关于结尾

本片的结尾是一次超级反转,缘何“超级”,因为将本片这样的“密室”类作品,直接来了一次反类型的大跨越。


结局除了在煽情段落方面略显冗长和刻意之外,总体还是很精彩,意料之外也属于情理之中,因为影史上也有类似的作品,这里就不点透了,否则观感下降。





几位演员,都演得非常好,最喜欢周一围那个角色,王自健、万茜同样精彩,但后期有些过火,过犹不及,还是觉得简单一点好


PS

个人最喜欢的地方,在正片之外。字幕结束之后有彩蛋,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点睛,这个已经超越“彩蛋”的本意,成为真正的结局。能理解编导为什么将这个结局放到字幕之后,审查伤不起啊

 4 ) 从《夏洛》到《你好疯子》:话剧电影的优势与尴尬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

提示:本文包含电影《你好,疯子!》重要剧透,未观看电影者请谨慎阅读。

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再到正在上映的《你好,疯子!》。继喜剧片、青春片浪潮后,似乎话剧电影也大有形成浪潮滚滚袭来之势。话剧电影凭借反复打磨的出色剧本与演技,似乎成为国产电影口碑维护的中坚力量,也不乏票房黑马的出现。但话剧特有的“话剧腔”也在大银幕上呈现出尴尬与过火之感。

先看看《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前者成为2015年的票房黑马,收获14.4亿票房,赚得盆满钵满;后者成为2016年的话题电影之一,虽然话剧电影形式引起争议,票房也并未突破2亿,但整体口碑甚佳,甚至获得了豆瓣2016年度评分最高国产电影的称号。

《夏洛特烦恼》本是“开心麻花”创作出品的舞台剧,首演于2012年11月,票房火爆。2015年,改编电影上映。相比其他国产喜剧片,《夏洛特烦恼》片中并无来去匆匆的过气流行语,每处笑点都能够引发观众爆笑。票房成功反超拥有大IP、大明星,却不怎么好看好笑的《港囧》。也许是由于《夏洛特烦恼》主创们经过了长期的舞台实践,剧本经历万千观众的现场检验,因此能够把剧本中的笑料编排、笑点设置等方面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小制作但有诚意的作品。

电影《驴得水》也是由同名话剧改编,话剧版《驴得水》口碑始终居高不下,被改编成电影也是情理之中。根据导演透露,《驴得水》创作之初本来就是要拍电影的,阴差阳错搞了话剧。《驴得水》本与“开心麻花”无关。电影版《驴得水》拍摄完成后,被“开心麻花”买下,成为出品方。一方面,“开心麻花”需要《驴得水》的良好口碑塑造自身品牌形象,而《驴得水》片方也需要开心麻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电影宣传力度与票房人气。最终,《驴得水》取得1.7亿票房与较好的口碑,总体来说应该是双赢的。

《你好,疯子!》也是“剧而优则影”的产物。该片导演饶晓志在戏剧界很有声望。他曾给孟京辉做副导演,执导的话剧作品《你好,打劫!》《将爱情进行到底》都很有人气。《你好,疯子!》是“你好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曾有一种言论说“戏剧圈的导演现在集体涉足电影圈,把国产电影的智商都提高了一个档次。”意在夸奖话剧电影剧本好。的确,这几部话剧电影都在剧本上下了功夫,相比绝大多数国产烂片,绝对是对得起观众的智商。但同时带来的“话剧腔”也成为急需改进的问题。

再次提醒,下文包含剧透内容。

《你好,疯子!》上来就把角色与观众置于一个密闭空间内,不交代任何缘由,让角色自己去研究,让观众自己去猜想。刻意营造悬念的同时也增加了观众与电影的疏离感。虽然作为电影手法无可厚非,结尾也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说法。但这种独特密室的单一场景设定明显来自于话剧。稍微动动脑筋便能想到:结合中国国情,这种密室囚禁的极端做法在中国的法制与电影审查制度下,显然最终必然有反转的解释:要么一切是设计好的实验/玩笑/游戏,要么是一场虚幻的梦,是不存在的。因此这已会让一些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开始猜疑,带来并不流畅的观影体验。电影最后的结局也没有跳出这个框。若片尾最后,所有主角真的逃出生天,大开杀戒,或被精神病院折磨致死,这反倒会成为国产电影的突破了。

电影在七个角色在“被莫名认定为疯子而被囚禁”的设定下展开,主角们在精神病院的监控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疯子,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举动。齐声高唱《月亮之上》、跳印度电影《情字路上》中的舞蹈《燃烧的爱火》、大打出手等等。从中我们似乎看到创作者对人性中的荒诞的夸张与放大。一群年龄各异的人又跳又叫,完全不符正常人的逻辑。除了迷惘的旁观者万茜外,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种对“正常人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的极端夸张,使得电影逐渐变成一出闹剧。演员们情绪亢奋、歇斯底里的感情状态仍有话剧表演的感觉。尤其是集体“自扇耳光”的一场戏,颇为眼熟。典型的“话剧式”表演。我们对演员的敬业表示尊敬,但每部电影都要“扇耳光”,难道非要以这种形式“打肿脸充胖子”吗?

正当观众坐看闹剧如何收场的时候,电影又画风一变,变成了针对掌权者的讽刺剧。与《夏洛特烦恼》《驴得水》大部分演员都是话剧原班人马不同的是,《你好,疯子!》大部分演员都是专为电影而选择。其中不乏演技派,如近年频频出演大陆电影的台湾老戏骨金士杰、金马奖最佳女配角获得者万茜等。周一围饰演的记者从一开始就莫名成为一个发号施令的领导者。上文所述一系列荒唐举动均是由他“指挥”。在质疑与反对声中,杨猛饰演的司机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将记者“赶下台”并囚禁起来,成为一个新的,但更独裁、更强权的强权者。他霸占“莉莉”,对其他人暴力相向,一股“社会人”的痞气。最终,这个“暴力者”也被群众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倒”。随即掌权的,是新成立的、由三个知识分子组成的“小团体”:医生、律师、教师。然而,这个团体也并没有好到哪去。在“指出唯一疯子你们就能出去”的诱惑下,他们轻而易举地充当了独裁审判者的角色,决定将万茜沦为他们的牺牲品。

从此能看出,电影似乎将重点集中在对权力的批判与讨论。但随即,电影却又迎来了最大的反转:万茜饰演的安希才是患有重度人格分裂症的疯子,其他所有人都只是她幻想出的附属人格。

在前面一直处于迷惘状态的安希这时才“变身”主角,而金马最佳女配角万茜终于等到了展示演技的机会。在一个长镜头中,万茜在数分钟内变换7种人格,自说自话,并对其他六种附属人格上演了一场真情告白,淋漓尽致地飚了一把演技。确实厉害。然而,似乎这种推翻的反转设定似乎成为了刻意设计的“万金油”:一切设定上的异常(密室、情绪亢奋)都可以归结为角色的幻想而强制性地具有了合理性,从而堵上观众的嘴,让人无法反驳。审查也能说得过去。这样做并不新鲜,也未免有些“小聪明”。

即便是看似完美地解释了密闭空间的产生,甚至耐心地解释每个人格的来源(我承认这里有打动我,曾经我也有这样类似的某种附属人格)。但仍然有大大的问号打在角色和观众脑海里,就是安希反复无助喊出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变得都不认识我?”这里可以理解为医生的干预与精神病院治疗药物的作用,但片尾的彩蛋又和观众开了个玩笑:安希的主治医生也是他脑中的附属人格。这就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无从解答。你可以认为这是“主治医生”附属人格为杀死其他人格而精心设计的计谋,但依旧无法解释。在二刷电影的时候,这个问题会变得尤其突兀:从小到大陪伴安希的附属人格们,竟然突然成为了“陌生人”。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

豆瓣网在进行年度电影盘点时,将年度评分最高国产片赋予了《驴得水》。这引起了很大争议,不过也确实是网友投票评分所得。话剧电影不是拯救电影智商的“救世主”,更不是与电影格格不入的“异邦人”。“话剧电影”不应与非话剧改编电影割裂。好莱坞有无数话剧、百老汇音乐剧改编电影的成功典范。如《为黛西小姐开车》《福斯特对话尼克松》《芝加哥》《悲惨世界》等。如何发挥优秀话剧剧本的优势,摒弃适合舞台而不适合银幕的“话剧腔”,是国产话剧电影创作者、改编者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5 ) 关于彩蛋里医生人格的铺垫。

影片类似《致命ID》,虽然没有ID那样把人格塑造的很完整,但是作为国产人格分裂电影还是值7分的。

加分项当然包括最后的彩蛋。其实最后的彩蛋是有铺垫的,前面医生说过一句话:“你只有把他们都杀了,附属人格才会变成主体人格”。还有一个镜头是医生拿着她的手想开枪的。

医生由始至终都希望她能消灭其他人格,哪怕是万茜告诉医生她们是能和平相处的,那么我们想一想造成人格之间变得自私的关键是什么,别忘了一开始她所有的人格都是和平相处的,都是在爱护和保护主体人格的。我觉得是医生这个人格帮助她塑造的人格世界。所处的环境变了,人格的黑暗面才都会出来。

医生借主体人格的手消灭了其他人格,最后他是先把自己这个附属人格变成主体人格。就像《致命ID》里面的小男孩,看似正义无害的人却才是真正大Boss。

 6 ) 你说,疯子有几次元?

你说,疯子有几次元?
昨天《你好,疯子》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了点映会,我有幸能在2017年1月1日它正式上映之前观看了整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整体感受就是:剧本不错,演员合格,导演合格,总体来说,影片合格。
影片一开场的场景就设定在一个“有着浓厚复古气息的废旧厂房里”(借鉴于电影原台词),人工设计过的痕迹太重了。这是本片编剧也是话剧导演饶晓志的初次大荧幕尝试。我想他八成是把电影当成话剧来拍了,这种不可让人相信的叙事一贯到尾。
整部电影我以为在影射和讽刺整个社会历史进程、当权者、底层群众社会现象以及人性。倘若在结尾之前一切都还有那么些意义,那结尾的彩蛋也就太坑爹了。就此,整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全部崩塌,导演带我们见识了一个疯子的多次元世界。导演设计的女主角的自我救赎之路是很坎坷,可我怎么觉得剧情的一次次反转更是为了玩弄了人心和赚眼泪呢?
我实在是不懂万茜为何执意的念出“你好,疯子”的台词,导演为了向我们说明为什么取这个电影名字也是拼了。坐在电影屏幕面前的我时刻觉得自己坐在戏剧舞台下面,能拍出一个生穿感这么强的电影,导演即使写了不错的剧本也只能算合格了。相对于前段时间上映不久的《驴得水》,两片具有同样的特点:戏剧感太强,力度太硬,不够柔和。这你让看惯青春校园片的主要观影人群何去何从?我有点担心电影票房。
万茜在这部片里也算合格。万茜本身就是好演员,所以演到这个份上是应该的。没有败笔,也没贡献出影后级别的“神笔。”
最后要说一下本片的营销不大对劲,有点恶意误导和欺骗吃瓜群众。本片的疯子说的可不是主流人群对那些疯狂追梦的人们的称呼。别打着梦想的旗号揽钱,这比拿颜值圈钱好不到哪去。疯子就是疯子,万茜在电影里顶多算是一个艺术素养良好的精神病。
我知道一些事但是不告诉你,我也很难受。不是我不剧透,某些人不让。
END

 短评

我像个SB一样看到演员有王自健就以为这是个喜剧片,而且豆瓣上也有喜剧tag,结果呢?画风相当悬疑惊悚!前半段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这几人要干嘛,结果越到后面情节越清晰,这个剧本太妙了,看不出舞台剧的痕迹,并且万茜精分的那个长镜头表演太赞了,演技爆棚!滚字幕后的彩蛋反转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5分钟前
  • Marcus
  • 推荐

字幕之后有彩蛋,才是最大的亮点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简直就是双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啊喂,八大人格共同聚在一个身体里。那一段万茜自言自语切换人格的戏让人看得满是惊喜和欢喜,赞一个!

13分钟前
  • 皮蛋瘦肉粥
  • 推荐

请编剧出门右转看看《禁闭岛》《致命ID》,不塑造主人格,不考虑各个人格分裂的原型,不承认自己的失职真的大丈夫?没逻辑的脑洞简直信手拈来,看到结尾我已经懒得猜了…除了女主扑面而来摧枯拉朽的孤独感,其余没一点说服力,万幸是选对了演员,群戏有张力,独角戏有爆发力,万茜周一围都是好演员

14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上来就把观众与角色莫名置于粗糙的密闭空间,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刻意营造悬念的同时也增加了疏离感。和《驴得水》一样有空间单一、情绪亢奋、歇斯底里、自扇耳光等话剧腔毛病。万茜飙演技确实厉害,但提出的“众人不识我”问题却并未得到解答。结尾意料之中在审查框架内,也能自圆其说。彩蛋画蛇添足了

16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好戏之人的诚意之作。万茜演技的确炸裂了。有人喜欢炫耀自己五分钟就看出了真相,但电影不是推理小说,除了真相还有很多。彩蛋反转的设计不错。话剧腔没有想象得那么重。最大的缺点是比例失调,结尾拖得太长兼硬煽情,消解了部分戏剧张力。

17分钟前
  • m89
  • 推荐

本片死于话多。电影是讲故事,而不是说。让万茜对着其他六个人一个一个指着鼻子说他们的身份这种方式,是最不高明的表现手法。

22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较差

“活着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还很恐惧。”——金士杰

23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万茜的精分让我记住了她,以后她一定会大火🔥🔥的,妥妥的实力派

26分钟前
  • sunshinE。
  • 力荐

哪个缺德的打个喜剧tag……我特妈在喜气洋洋的新年第一天像傻逼一样从头懵到尾

31分钟前
  • 油条c
  • 还行

中国版《致命ID》。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也许是现在内地话剧改编电影里最像电影的一部片子了,一个忽略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的悬疑片,形式非常像《禁闭岛》之类的烧脑电影,但其实只是用了其外壳,内核还是在讲群体效应,也就是所谓的乌合之众。金士杰太重要了,他把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拉高了一个层次!

36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2016跨年到2017的时节,我选择去看场电影,名叫《你好,疯子》。真是蛮有纪念意义的。这个意义很难琢磨,就如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一样,很难看透。前半部分仿佛看到了人间百态和人性的展露。后半部分又仿佛看到了自我认识与内心倒影。不管怎样,祝自己一切都好,对自己说,你好,疯子!

40分钟前
  • 赵火火zFy
  • 推荐

前半段几次想关掉,后半段万茜的爆发拯救了电影,结尾的那首《礼物》真好听,一查,居然就是万茜本人唱的,好吧,真是全能啊。

45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作为国产片,构思和创意实在是有点吊,虽然观影过程不是让人太舒服。万茜是我最喜欢的80后大陆女演员,演技可以用秒杀全场大杀四方来形容。片尾曲也是她唱的吧,膜拜得五体投地。女神!!!

46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新导演处女作加1星。饶晓志作为话剧导演,在原著很好的故事基础上,又呈现了很好的电影化叙事,完全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的话剧改编电影,值得加1星。演员的集体表演又值得加1星。包括美术和特效在内的电影视觉值得加1星。

51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作为国产悬疑惊悚片,这部片已经完成得很不错了。开始的密室逃脱也很紧张,几个演员特点也比较鲜明。尤其是万茜,从一开始柔弱女子到后面多重人格爆发都表现得很有层次,剧情也没有什么大bug,其他演员也都可圈可点。尤其是莫小棋,居然演技也能碾压不少小花,跟万茜真是一对演技遗珠。

56分钟前
  • DC
  • 推荐

最后30分钟万茜的表演捧得了任何奖杯,太出色了!

5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每一种人格都是成长中缺失的一种需要

58分钟前
  • 游历晴
  • 推荐

国产悬疑片中比较有想法的一部,有笑有泪,略烧脑,万茜很美,演技也特别赞!PS:片尾有彩蛋,不要太快离场。

1小时前
  • 承泽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